读书旅记之《非暴力沟通》

2022-02-17



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至少大部分暴力的根源都是如此,不论是语言、精神或身体的暴力,还是家庭、部落以及国家的暴力。



这是电影《超脱》中的一个片段,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拥有特殊天赋的老师与学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故事。

可正如你所见,电影里的学生对老师充满了各种暴力,从语言上的叫嚣,再到行为上的挑衅,这让我想起了我的高中时代。

在高二上学期的时候,我们班主任经常会趴窗户抓我们谁上课睡觉了。那时,我们班里有个小伙啥也不学,一上课就睡觉。有一天上午,刚一下课我们班主任就来到了教室,见小伙还在睡着,他拍了拍那小伙的头,小伙没醒,将头转了个方向继续睡。班主任生气了,使劲弹了小伙一个脑崩儿。结果,这一弹不要紧,小伙刺溜的就站起来了,而且站起来的同时,还拎起了椅子,我们班主任见形势不对,马上也拎起了一把椅子。接着,就看见两只椅子在空中相撞,落地。我们一群同学赶紧上前将双方拉住,平息了几分钟后,上课铃声响起,这场“战争”才算结束了。之后,我忘记那个小伙是退学还是转学了,反正是再也没有见到。再之后,我们的班主任被抹去了班主任的职位,也被抹去了物理老师的职位,被分配到了计算机教室去教电脑。那个计算机教室窗帘密闭,整日无阳光,夏凉,冬更凉,就像“冷宫”一样。

你看,这就是现实,跟电影里演的完全不一样。你会看到,学生更加暴力,老师也并没有那么沉着冷静。

如果说现实是充满暴力的,那么从电影里那个老师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事情发展的另一种可能性——非暴力的可能性。

非暴力沟通

《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我是在看完电影《超脱》之后看完的。书中将对自己和对他人的非暴力沟通模式分成了四个步骤,分别是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

对自己 诚实地表达自己,而不批评、指责

1观察
我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我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我(看、听、想到我看到的/听到的) ……”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我有什么样的感受(情感而非思想): “我感到……”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我那样的感受: “因为我需要/看重……”

4请求
清楚地请求(而非命令)那些能丰富我生命的具体行为, “你是否愿意……?”

对他人 关切地倾听他人,而不解读为批评或指责

1观察
你所观察(看、听、回忆、想)到的有助于(或无助于)你的福祉的具体行为: “当你(看、听、想到你看到的/听到的) ……”

2感受
对于这些行为,你有什么样的感受(是情感而非思想): “你感到……吗?”

3需要
什么样的需要或价值(而非偏好或某种具体的行为)导致你那样的感受: “因为你需要/看重……”

4请求
关切地倾听那些能丰富你生命的具体请求,而不解读为命令: “所以,你想……”

书中例子

艾伦和卡特是有30多年交情的老朋友。卡特每天要抽两包烟。多年来,艾伦想尽一切办法来让卡特戒烟,但都没有成功。在过去的几年,卡特咳嗽得越来越厉害。有一天,艾伦终于忍不住和卡特再一次谈到了戒烟。

艾伦:卡特,这个问题我们已经说过无数次了。不过,我还是想告诉你,我很害怕,你这样抽下去,很快就会完蛋!你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不想失去你。请不要认为,我又在指责你。我真的没有。我只是很担心。(在过去,艾伦在劝卡特戒烟时,常常会指责他。)

卡特:我知道你是在关心我。我们已经是老朋友了……

艾伦:(提出请求)你愿意戒烟吗?

卡特:我希望我能做到。

艾伦:(了解卡特无法做到的原因)你不想戒烟,是因为你担心自己做不到吗?

卡特:是的。你知道我已经戒过很多次了,但都没有成功。我想,别人会觉得我很没用。

艾伦:(猜测卡特会有什么请求)我没有看轻你。即使你再次戒烟失败,我也不会看不起你。我只是希望你再试一试。

卡特:谢谢。但又不是只有你一个人……从他们的眼中,我可以看出,他们认为我是个没用的人。

艾伦:(体会卡特的感受和需要)如果不是担心别人的看法,你就会愿意再次戒烟,是吗?

卡特:我不喜欢自己有烟瘾。我不希望自己听任烟瘾的摆布……

艾伦:(艾伦看着卡特的眼睛,点了点头。艾伦的眼神流露出他对卡特的关心。)

卡特:我的意思是说,我已经不喜欢抽烟了。特别是在公共场合抽烟,我会觉得很不好意思。

艾伦:(继续体会卡特的感受和需要)听起来,你很想戒烟,可又担心会失败——你害怕这会影响到你的形象和信心。

卡特:是的。我想这就是我的意思……你知道,我以前并没有提到这一点。当人们劝我戒烟时,我就会叫他们走开。我是想戒烟,但我不想任何人给我压力。

艾伦:我不希望你有包袱。我也不知道能否打消你的顾虑,但我会尽力帮助你——只要你愿意。

卡特:我真的很感激你的关心。但是,如果我现在还做不到,你会介意吗?

艾伦:当然不会!我只是希望你的健康状况能变好。(因为艾伦提出的是真诚的请求,而非要求,不论卡特有怎样的反应,他们的关系都不会受影响。)

卡特:谢谢!也许我会再试一次。但请你先不要告诉别人,好吗?

艾伦:好的。你放心。我不会和任何人说的。


书看完后,我仿佛得到了一把尺子。接着,我开始拿着这把“尺子”在脑海里量了起来。首先“量”的就是电影《超脱》里老师跟小黑同学说的那段话。

老师说:
那个包,没有任何感觉,它是空的,我也不会被你伤害。(对事物的观察)
好吗,我知道你生气,我以前脾气也很爆。(感受对方的情绪)
我明白,你没理由生我的气,因为我是少数给你提供机会的人之一。(探索对方的需要)
现在我要请你坐下,然后尽力写作文,我还会给你一张纸,怎么样?(具体的请求)

假如重来

让我们穿越时空,再次回到高中的那个课间,换种方式去沟通,看看事情发展的会不会好一些。

下课铃声响起,班主任走到了教室门口,他看了看那个还在熟睡的小伙,告诉同学,让他睡醒后来我办公室一趟。旁边的同学推了推小伙,小伙迷迷糊糊的问:干嘛?同学告诉他班主任有事找他,小伙起来去进了办公室。

班主任见他来了,让他坐下,并说到:上节英语课,我看你一直在睡觉,这对我没什么影响,可你就白白荒废了一节课。我知道现在对你说这些话,你感到厌烦,我上学时老师跟我说这些,我也厌烦。但我明白,我厌烦的不是老师,而是一个浑浑噩噩的自己,所以你也没有理由厌烦我。英语课你一直没有去学,所以你听不懂,听不懂的东西一直听,那就是一种折磨,你不想受这种折磨,就会去逃避。我很感谢你选择睡觉的方式,没有影响到其他的同学。可你也要明白一件事情,那就是你至少还需要在这里坐上一年半的时间,你就想怎么一直睡下去吗?如果我是你,我会试着给自己找些事干得。如果你不知道怎么去找,那你从下一节课开始,可以拿起笔和本跟着老师讲的尽力去记一些笔记,或者记一些你对老师讲的那些知识的想法和理解,不要吝啬自己的笔和本,不够用了,你可以找我来拿,好吗?

我的感触

非暴力沟通的本质是双方或者自己对自己某种情绪、情感共情后的真诚交流,这是一种双向反馈的沟通,如果只有一方在回应,另一方却视此为可有可无,或者沉默不语,那就请你先停下来,好好问问自己,是不是自己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是不是我们给予了对方过高的期待?是不是我们的回应不够真诚?

我的猜想

当我看完这本书时,我在想是否可以把非暴力沟通的模式和销售中的FABE法则相对应起来(FABE:Feature特征,Advantage作用,Benefit利益,Evidence证据)。

特征=观察
作用=感受
利益=需要
证据=请求

举个例子:
这件婚纱上的水晶都是施华洛世奇的(观察到的特征),所以它的光泽度和质感非常的好(感受到的优点),您穿上它举办婚礼在灯光下会非常耀眼,拍照也很好看(需要得到的好处),这个是我们之前顾客穿着这件衣服拍摄的婚礼照片您看一下,非常好看(拿出证据请求认同)。

关于观察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步是观察,而关于观察,我在汪曾祺的《慢煮生活》书中似乎找到了些什么。

书中有一篇叫《槐花》,他是怎么写的。

玉渊潭洋槐花盛开,像下了一场大雪,白得耀眼。来了放蜂的人。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铺盖。地上排着油瓶、酱油瓶、醋瓶。一个白铁桶里已经有多半桶蜜。外面一个蜂窝煤炉子上坐着锅。一个女人在案板上切青蒜。锅开了,她往锅里下了一把干切面。不大会儿,面熟了,她把面捞在碗里,加了作料、撒上青蒜,在一个碗里舀了半勺豆瓣。一人一碗。她吃的是加了豆瓣的。 (要是我,我也要吃那碗加了豆瓣的)

这段看完后,让我一下子就想到了小时候。那时,我们村子前有条小河,河对面是一片杨树林,杨树林边上是一片野草地,每当那片野草地开满各种颜色的小花朵时,养蜂人也就来了。蜂箱都放好了,他的“家”也安顿了。一个刷了涂料的很厚的黑色的帆布篷子。里面打了两道土堰,上面架起几块木板,是床。床上一卷铺盖。地上……

非暴力沟通与说服力

在听黄执中的说服力课程时,我在聊天区看到过一个人提起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那个人说他们的理念是一样的。书看完后,我又翻了下当时记的小笔记。

1 找个让他自己说服自己的理由
- 你应该→我需要
- 为什么不→为什么要

2 永远把重点放在人身上
- 平衡三角→保持自我的一致性

3 让对方变成有趣的人
- 从自己的需求中看见别人的需求:上堆(结论)下切(细问);镜像式沟通(交换情绪)。

揣摩一下,不难发现,理念确实都是一样的,都是先解决人,再解决事。

来自知乎的书评

作者:谢玉城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613214/answer/810472910

好的地方:

首先,作为一本通俗类读物,本书提倡积极的非暴力思想,通过非暴力沟通的生活方式来与交聊对象的增进互助和实现共赢。本书循行渐进,介绍的一系列沟通技巧都很容易掌握,并且不光讲了与他人的沟通技巧,还讲清楚了问题的根源,以及如何与自己沟通,我相信如何与自己沟通这是很多人,比起如何与他人沟通更亟待解决的问题。

正如书中所言,你必须认清自己的需求,你才能理解他人的需求,你只有学会爱自己,你才能够知晓如何爱别人。我们无法对自己或他人做到的事情,往往就是我们所渴望和缺失的事情。我过去在家人那边从未得到过认可和爱,所以成人之后一直寻求别人的认同,而非自己。从小被批评之,从未得过认可,便习惯性妄自菲薄,动不动自责。因为只学会了批评自己来获得存在感,也不懂爱自己是什么样子的,所以也习惯去批评别人,并不是我希望如此,而是我可能也只会通过去批评别人表达关心吧。无法对别人温柔,对待别人过于苛刻,我想也是如此。

除此之外,本书每个章节末尾都会有个小节,将大章节的内容提炼出来,方便你进行复习巩固,阅读下来很通畅,理解不难,而且解决了我很多想不通的地方,即讲清楚了为什么,也解释清楚了这个“为什么”是如何出现的,并辅以解决办法和具体的技巧,还有在讲完每个知识点之后都会有一个小节讲解实例,结合到实际问题上来,帮助你理解和掌握,进行简单的运用和判断。因此我认为,如果作为一本解决沟通和聊天问题的工具书,是十分有效且容易掌握的。

坏的地方:

说是坏的地方,但也不能说是不好,有点像是要鸡蛋里挑骨头,但是我觉得,如果这篇文章是要解决你该不该看本书这一问题的话,那这是有必要提一提的。因为一本书你只要去学习他好的地方,取其精华便足够了,但是有些时候我们理解和掌握的知识不够,容易被迷惑,我们又没有办法去分辨这是好还是坏,好呢好多少,坏又坏在什么地方,这些都足够清晰明了的时候,我们的判断才不会有偏差。

其一,我认为,作者在本书的内容掺杂进去太多主观思想了,人和人的关系非常复杂,如果你平时缺少交际,圈子局限于在几个之内,你可能不太理解我想表达的,这意味着什么呢?作者的想法太过于理想了,某种程度来说是非常危险的,这种生活方式要建立在双方或者群体都存在同情心和同理心的能力足够的基础上,很显然,当你运用非暴力沟通与对方交流,如果对方压根没有这方面(愿意理解他人和同情他人)的认知,你就是在对牛弹琴,别人压根就不想你去理解你,不想你知道,又或者诸多原因,如果你没有足够强大的内心,你又会开始质疑,这方法是不是不行?毕竟要爱所有人太难太难。你要知道,非暴力沟通本身就是作者主观思想的总结,而非客观存在的规律。

其二,本书作者只讲了运用非暴力沟通成功的例子,失败的例子呢?会发生什么?而且很多内容都以非暴力沟通会顺利进行为基础进行讲解的,很容易让你产生误会,似乎没有非暴力沟通解决不了的问题,虽然作者没有这么说,但是实际上你多和几个人试试就清楚了。

其三,没有深入的讲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都是一些心理学很浅显的运用,只能说是心理学相关的通俗读物,可以现学现卖,但是,知识理解的不够透彻,就会产生错误,心理学本身是一个不断在研究拓展的学问,有些结论可能现在是绝对的,但是经过研究发现那只不过是大多数中的特例。其实总结起来就是非暴力沟通四要素,然后其他都是这四个要素具体怎么运用,并且加入了一些心理学的知识,那为什么字那么多呢?方便你理解呗,如果你已经有了一些基础那些内容将变成啰嗦无用的句子。

其四,适用场景过泛,反而没有针对性,既是它的优点也是它的缺点。

评论是中肯的,但一本书的价值不能取决于他人的看法,得取决于我们自己,就像那算命人说的:信则有,不信则无。



🌙





部分段落摘自《非暴力沟通》、《慢煮生活》
图片来自网络